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丹麥與台灣比風力發電是否可行

(1)丹麥電價其實不高,「對於外界質疑丹麥電價過高,證明轉型再生能源成本高昂的說法,拉米澄清,丹麥電價較高是因為政府加了1/3的稅,用意是鼓勵節能省電,而非單純反映再生能源發電成本。」
。。。電網架構不一樣,不能比較
。。。台灣有那個環團買了綠電呢?
。。。台灣的那些環團能夠正視低價的能源帶來的浪費,鼓吹調漲電價呢?
。。。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是否有實際數據支撐這個說法呢?
。。。不穩定的發電源,在沒有商轉可用的技術可以存的下這個量級的電力之下
。。。輔助的尖載火力發電或從外部電網買進的成本也必須要加計在成本之中
(2)經濟成長跟能源消耗無關,即使能源消耗降低,經濟也能成長。
。。。電網架構不一樣,不能比較
。。。丹麥的經濟成長率不高,甚至2012是負成長
。。。能源消耗降低,經濟成長也降低
(3)重點不是廢核有多艱難,而是要不要做-「能源要轉型,心態先轉型」。
。。。電網架構不一樣,不能比較
。。。心態就算轉型,要超越實際的物理限制也一樣有難度
。。。在NBA球場上,心態要成為中鋒,身高卻是170公分,這可能性是。。。
。。。可以做做看阿,付出遠大於收入,效益不彰是個大問題

如果認真的想要類比,請參考日本或韓國,島國地區電網得自給自足,沒有鄰居可以幫忙週轉,請認清現實。


風力發電機是否可以有效的解決台灣的能源供給的問題,這個可以由一個小型的電網模型來推算一下。
以(參考連結)所提到的1000w風力發電機來當參考。
風力發電機裝置容量1000w,實際上在風速8 m/s,產生的功率為513 wh,而在風速6 m/s時,產生的功率為242 wh。

以目標推動1600w的負載,有幾組在盤算各自的方案
  1. 純風力發電機推動1600w,兩支風力發電機來推
    1. 這個方案純粹找死,風速要到11 m/s以上才有電用,大概是蒲福風級六級以上才有電可以用,以下就不行,如果是數位電腦設備的話,有幸開的起來,也很容易發生無預警的跳電,非常有機會的萬一,那文章打一半沒存檔就。。。。。。。悲劇了(參考連結)
  2. 風力發電機1000w搭配柴油發電機1000w輔助(比較像是台灣現狀)
    1. 這個比較像是台灣正常的狀況,這個架構之下會發現柴油發電機,開開關關的輔助風力發電機,計算的時候燃料費也得計算進去。
    2. 通常尖載的發電設備燃料價格比較高一點。
    3. 風速在 10 m/s以下(五級風)也是個悲劇
  3. 風力發電機2000w並與鄰居的電網接在一起
    1. 這個就比較像是歐洲有跨國電網的狀況,也就是說,風力發電機萬一遇到風力足夠的情況之下,使用裝置(ATS)切掉鄰居電源,使用風力發電機,反之,風力發電狀況不如之下,可以靠鄰居支援,產出過頭了也可以賣給鄰居使用。
    2. 鄰居有用火力發電、核能發電的在支援你
  4. 本身有柴油發電機,又與鄰居的電網接在一起(比較像是丹麥現狀)
    1. 這才是實際上丹麥的狀況,可以與鄰居交易,本身也有火力發電機可以填補不穩定風力發電機的缺口。
    2. 丹麥本身農業發達,糧食自給率超過100%,有多餘的實力可以拿去生產生質能
    3. 當風力發電不如預期的時候,有兩種來源可以填補缺口,就可以選擇成本相對便宜的方案來使用,比如說當時鄰居自顧不暇或是給出的價格較高,就可以選擇自己開火力發電機來使用,反過來鄰居產能過剩,則可以買進便宜的電力使用。
    4. 相對的遇到風力發電過剩的時候,鄰居也沒有需求,那價格就會低一點


問題的最大關鍵在於台灣的電網與丹麥的電網架構上不一樣,這個巨大的差異使得台灣使用這些不穩定的發電源,比例上很難超過一成,台灣沒有智慧電網來計算用戶端的實際用量,也沒歐洲電網當靠山週轉電力供應,要穩定只能自立更生、自立自強而已,用量靠估算,來源用猜的,當然對於不穩定的來源就得保守看待了阿。

舉個例子,假設整個裝置容量2000w,由風力發電機1000w加上柴油發電機1000w,用戶端負載使用八成,也就是1600w,備用容量率25%。(參考連結)
備用容量率25%超高吧,但是請回去看一下風力發電機的實際發電量(不穩定根本稱裝飾容量比較貼切吧...囧rz),還是會跳電。

這個例子風力發電機所佔的比例到了50%了,但是在丹麥的狀況下卻可以運轉,因為鄰居可以幫忙週轉阿,老天爺不給面子,風力降到五級以下,發電量不足的情況之下,跟鄰居買電來週轉這系統可以運作,那天老天爺賞臉,發電量超過了,也可以試著賣給鄰居用阿。
丹麥像是含著銀湯匙出生的富有人家,台灣是苦命的長工家庭,丹麥人家光靠本身擁有的土地產出就可以養活一家五口餓不死了,家中一半的人務農,剩下的打工,富足安樂的家庭,台灣這個苦命的長工家庭人口眾多,有二十三個人等著吃飯,家裡雖然有田,但是最多也只能養活不到一半的家人,所以只好讓大多數的成員做點加工品,丹麥人家裡吃不完還可以拿到市場賣,台灣人則是除了少數人務農之外,只得讓家中多數人去做點加工品,到市場上換食物維生,做加工的時候燈要開,有些加工還要開比較大型的機器,用電量就大了點,有些台灣人很羨慕丹麥人的生活,可以拿低能換核能,嚷著要轉型,此時台灣家長就問了,天造之窮,你想要怎麼轉型呢?


「丹麥除了石油、天然氣外,其他天然資源甚為貧瘠。北海石油蘊藏量約2.9億噸,礦產需要透過進口。北海與波羅的海則為重要漁場。丹麥的天然資源雖少,但農業發達;工業則以再生能源、機械、化學、電子、醫療設備、家具、食品及啤酒為主。」(參考連結)
首先丹麥與台灣的基本條件差太多,丹麥人口約五百萬,台灣則是兩千三百萬人口,丹麥國土還比台灣大,農業發達食用之外可以有多餘的力氣生產生質燃料,丹麥甚至還產石油、天然氣,能源自主率破百還可以出口,而台灣的能源自主率是卻只有個位數4%,所需要的能源得進口來燒,更不用說丹麥有歐洲電網當靠山,台灣則是孤島電網卻得自給自足。(參考資料)


「丹麥地處北歐南端,扼波羅的海出入要道。面積為4.3萬平方公里。夏季平均氣溫攝氏16.4度,冬季二月份最冷平均攝氏0度,年降雨量664毫米,年降雨量分佈比較均衡,氣候濕潤。可耕地的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3%,約270萬公頃。適宜的氣候和廣闊的可耕土地為丹麥的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參考連結)


「據農委會的資料,在2011年台灣的耕地面積808,293公頃,大約是八十一萬公頃。依照我們耳熟能詳的台灣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來算,大約佔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的面積(1平方公里=100公頃)。」(參考連結)

台灣耕地約81萬公頃,丹麥耕地約270萬公頃,台灣人均耕地約0.035公頃,丹麥人均分得耕地約0.54公頃,相差十五倍之多,丹麥耕地平整,可以使用大型的耕作機器自動化生產,台灣山多耕地碎裂,不適合大量自動化耕作,台灣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植物生長速度快是其優點,但,不適合大型自動化,使得農業仰賴人力,人力成本會相對較高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推估,如果九十萬公頃的耕地全部種稻,並以一人一年所需熱量計算,只能養活約一千萬人,但全國人口總數早已破二千三百萬人,顯然台灣自己生產的糧食嚴重不足。」(參考連結)

台灣土地就算全部都種稻,以熱量推估,能養活的人口數也大概只有一千萬而已,先天上差距太大了,關鍵是人口數,如果台灣人口只有一千萬或五百萬,那大概就有可能了,人口少相對的能源需求就小

台灣必須要仰賴代工、貿易,交易糧食進口,來填補本土糧食產出的缺口,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三成三左右而已,將近七成是需要進口,當然自給率的問題還有飲食習慣的改變,台灣比較適合產稻米,但是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麵包、麵食比較夯,產量大的反而銷售量降低,重點是全部的耕地拿去種稻米也養不起兩千三百萬人,只好將人力壓寶在工業上,產值較高的產業來換取較高的籌碼來交易糧食維生。(參考連結)(參考連結)


台灣在糧食不足以支撐人口的情況之下,產業要轉型到丹麥那樣,我認為簡單的方式就是,要把人口至少砍一半以上

丹麥的經濟成長率2012年是-0.6是呈現衰退的狀況(參考連結),經濟是處於衰退的狀態,最近開始出口大型的風力發電機,填補農業上因人力工資上升,導致食品加工出走的失業缺口,或許對丹麥來說是一個方向。

丹麥的綠能投資也有點阻力[風電巨頭維斯塔斯放棄2015年盈利預期][丹麥光伏裝機增長過快,醞釀削減補貼][丹麥風能過剩 西部風電 27% 廉價外銷],丹麥在風電投資上也有高估的現象。(參考連結)(參考連結)(參考連結)



「梅克爾總理 一紙行政命令 關閉了八座核電機組,在北部有三座Brunsbuttel、Unterweser、Krummel 各一座、在靠近法國的邊境有四座、靠近捷克邊境有一座。
所以德國從法國進口核電最多,另外從捷克及瑞典有核電的國家進口電力。
北部驟然停了三座核電機組,迫使德國必須從北鄰電價更高的丹麥進口電力。」(參考連結)
丹麥的電力生意,有一部份是德國產生的需求造成的。
基本上這些靠天吃飯的生意,丹麥風力在某些時候,也會產能過剩,要廉價出售給鄰居使用。(參考連結)
(參考連結)在「遠見、決心、策略 減碳又拚經濟的丹麥能源轉型」這文章中,我們仿照該文章給的連結去看丹麥在當下(11/24/2014 17:18),電力的流入、流出狀況,計算出來的是進口了215MW的電力,剛好遇到風力發電熄火的狀況,整個輸出只有2.103MW而已,在沒有鄰居幫忙週轉的情況之下,電不夠用,難道要下班待命等風來嗎?


丹麥能源.png
台灣的風力發電也一樣不穩定,第一欄裝置容量(MW),第二欄淨發電量,第三欄(淨發電量/裝置容量)*100%,可以發現發電量與裝置容量比例是低的可憐。(參考連結)
風力201411251506.png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打媽盟認可勳章,反言論自由的反核團體


台灣最近發生一堆反言論自由的事情,沒想到反核反到沒品就這樣,反核變成一言堂,沒有討論與辯論的空間,這是讓人覺得是無恥了呢。

先是遇到環盟把整個留言板砍掉,再來是我拿到打媽盟認可勳章,被封鎖無法發言,再來是發現原來這招封鎖言論自由是賀伯教的呢。

讓人見識到反核其實不存在討論、辯論的空間,他們也不希望看文章的人有思辯的能力,不能去質疑他們的信仰,不然的話就是得到勳章,封鎖帳號,使其禁聲,不然會影響到他們吸收信眾的能力。

反核在最近被打臉打慘了,來這招封鎖言論自由,讓我想到一篇漫畫,他們整天在網路上發那些一看就覺得很假的消息,也很不幸的就是有很蠢的傢伙會信,所以他們才肆無忌憚的在反言論自由、反智的搞洗腦運動。

泥馬的,是鬼島的悲哀。

對照蛋大對於中國學生會長候選人,先是以標註國籍貼上標籤,再來是發現好像選不贏就直接「冰的」,可以發現原來這些人口中的民主就是這麼低賤,之前遇到一堆只要意見不一樣,就開始質疑是黨工要人下去領五百,這叫什麼笑話民主阿。

難怪要公投搞肉票,還一堆無腦僵屍跟著跳,被賣掉還要幫忙數鈔票,果然真他媽的鬼島,還反核勒,反智啦。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超白痴的決策



小明:阿姨,你不是買了新房子嗎?
小明:怎麼還要租房子啊!
阿姨:不安全阿。
小明:可是921之後法規有改了耶,通常拿到到使用執照的都還有一定的水準,至少不會像林肯大郡一樣倒下來阿,而且新的房子除了比較安全之外,還比較舒服,幹嘛去住舊房子呢?
阿姨:就不能住人阿!
小明:可是,這樣的話你們除了要負擔房貸之外,還要負擔房租耶,這不是很奇怪嗎?
阿姨:就不安全阿,你姨丈去宮裡拜拜,乩童神明上身,說這棟樓不乾淨,不安全,不能住人阿!
小明:。。。





小明:姨丈,聽說你要把新房子租出去,去外面租房子,為什麼?
姨丈:就危險阿!
小明:可是上次阿姨說錢也花了,叫宮裡的乩童來作法化解了,怎麼還要出去租阿。

姨丈:囝仔人懂什麼,大廳旁的小房揭露這房子很危險,上次管線洩漏,還一堆問題,快兩千項勒,管委會黑箱作業貪污亂包工程,花三十萬找顧問,還把問題都藏起來,不跟住戶說,不透明,這種地方怎麼住人阿!
小明:不透明?剛剛上來好像有看到電梯裡有一本東西。

小明說著說著就走出去,去拿電梯那本缺失報告來看。

小明:姨丈,電梯那本不是就是驗屋的缺失報告嗎?
小明:上頭寫說消防管線洩漏,已經修正了,可以修好的東西,不是什麼問題吧!
姨丈:囝仔人是懂蝦米碗糕,那個小房有說蓄水池裏面這個集水坑沒做,怎麼修阿,現在是能挖,能重做嗎?

小明:姨丈,這東西沒做也不過就是掃水池的工人麻煩了點而已,而且這個東西可以拿去跟建商要求補償,那顧問的費用就值得了。
姨丈:你囝仔人不知道社會黑暗,連櫃台小姐都是建商花錢請的,驗屋可以叫水電包商做一做,還不用錢,所以管委會跟建商是聯合起來汙住戶的錢。

小明:這。。。有點牽拖,管理中心的物管早期的確是建商先花錢請的,可是管委會是從所有權人中選出來的,還肯認真的找建商麻煩,還盯著建商修,應該沒這麼黑吧,我做工程還蠻討厭這種管委會的。
小明:而且小房這樣講不合邏輯,這樣拿驗屋公司的報告打建商的臉,說管委會在貪污亂包顧問工程,你都覺得不安全了,還要想讓水電包商免費驗,這很沒道理。
姨丈:說到你懂鬍鬚都打結了,人家小房是博士,賣房子都二十幾年了,看過的房子比你蓋的還多,這管委會汙錢眾所皆知,這建商沒水準也是上港有出名A,隨便蓋一蓋的房子,這麼多問題,萬一塌下來怎麼辦!
姨丈:這房子的工程牽扯到這麼多人的性命,又不是你要住,是我們要住耶,怎麼能夠有這麼多的問題呢!
姨丈:房子一定要沒有問題、完美才能交屋,今天驗到的就這麼多了,那沒驗到的怎麼辦呢?

小明:我做工程也好歹十幾年了,也沒看過有完美的工程,這要求真的沒辦法說什麼,實在是太夢幻了,不會這些都小房說的吧?
小明:姨丈,可是你這樣租房子不是也又一筆花費嗎?
姨丈:人家小房有教,房子租出去一個月一萬二,我租的房子一個月才一萬一,而且也還不用繳管理費給黑心的管委會,這不就賺錢了嗎

小明:可是,你要是萬一有一個月沒租出去,那就少了一萬二,那就只是打平而已,要是兩個月沒租出去,那就賠錢了,而且管理費你租的地方也要繳錢,這不能算。
姨丈:你囝仔人是懂蝦米芋仔、番薯阿,人家小房是博士耶,比你算的精了。

小明:。。。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管理心得,三天三夜。。。

軟體、軔體開發的管理真的很難估算時程,而工程師也很難估算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關鍵績效指標),這些問題一直以來都存在,也都很難解決的了,接下來我就試著解決這個問題看看。

在計算KPI的時候需要一個基準的計量單位,而軟體、軔體個工程師應該用什麼東西當成計量的單位下去比較呢?

我給的方法是TASK,也就是任務,而這個任務不是單純把東西丟給工程師就沒事了,當控管的人需要切割TASK,讓工作份量範圍大概是三天左右(可以低,儘量不要高),估算這件事情就是「猜」,事實上,這種事情沒人說的準,而且當時程壓個一天也是在做,對工程師而言,一天搞不好也是可以完工,只是。。。沒測完全而已。

所以三天這個份量,說低也不低,說高也不高,以一周五個工作天來看,三天也去了大半,當事情超出預料,還可以多挪個兩天可以反應,要提早完成,就需嚴格檢查驗證是否仔細,當TASK的份量固定了之後,KPI才有依據,而對主管者來說能夠準確的切到三天份量的TASK,是個考驗,通常是先試試看,然後再來把結果回朔,用來調整預測值。

事情要是沒辦法切的好,是管理者的問題,如果管理者自身都沒能力理解這問題,自然就切不開,而可以理解之後,下刀的準度就是案子能不能順暢走完的關鍵。

當然訓練新人也需要一點組合技來加COMBO數(COMBO勒),一般來說沒意外的話,兩、三天之後應該就要有個產出,而過程中儘量的幫忙新人過關,不然的話很容易信心崩潰,這也很麻煩,所以在放TASK的時候也要注意TASK的難度,可以使用絕招「後向連鎖反應」的技巧(靠,這招用在需要特殊增強的特殊生都可能有用,一般人,哈哈哈),支持寫軟體的動力,最大部份還是來自「成就感」,一種對自我肯定的鴉片情感,所以要引誘新人吃這種鴉片,這招是最狠毒的絕招,當然啦,總是要先試用一下一般招式看能不能用,有些人一般招式就會中了,實在是沒必要出絕招,但是對於那種沒什麼信心、容易緊張卻實力還可以的新人,不得已,絕招還是得出,反正人都請進門了(誰叫你看錯人),不用也是浪費,況且本質上OK的人,只是個性上可能不屬於Ace王牌人才,也可能沒辦法穩定的零秒出手,當信心與習慣建立起來時,強度也是不容小覷的。

在每個回合當中,老手需要去糾正新手的習慣,事實上寫CODE在基礎訓練之後大部份都會(小部份不要問我怎麼辦,要轉、要丟隨便你),寫完之後好不好維護就另外一回事情了,所以糾正新人的習慣很重要,要不然全域變數把你搞一堆,一個原始碼的檔案破萬行,副程式都在比大、比肥的,關係搞得比三粒的電視劇還扯、還亂,還寫個鳥巢狀的超級迴圈考考你,這種CODE,考驗的不是你的技術或能力,是在考驗你的品性跟耐心,簡直就是在考驗你三字經什麼時候飆出來,所以切割一小段讓新人試試看,老鳥的糾正與驗收真的很重要。

一個習慣差的團隊在寫CODE,麻煩不是在能不能做出來,而是在往後到底能不能好好的維護,而有些人工作數十年,整個CODE的風格如一日,實在是浪費生命阿。

而當老闆的如果不是這行出身的,只想要出錢管人,或是放個外行的來管理,嘿嘿,兩相折磨之下,必有一傷,工程師會搞出很難維護的CODE,此後愈改愈慢,而且愈改愈難改,容易改東漏西的,問題愈來越發散,然後上下開始交怨,管的人不知道問題的複雜度,只知道老闆要的功能不多,改的人痛苦不堪,這個CODE牽一髮動全身,糾結難搞,還有點籌碼的能手,看到CODE就想閃人,新手接管之後是在浪費年輕生命來與盤根錯節的CODE搏鬥,這就是不尊重專業的下場。

所以尊重專業可以讓團隊順暢,節省時間,不尊重專業,問題會慢慢的沈澱,直到你港口阻塞,所有船都準備擱淺,重點還是在人身上。

而能夠俱備這等實力且能夠看穿真相的不是柯南,而是從工程師升級的架構師、設計師,從一般學校剛畢業就被學校教來搞SA、SD、SE的學生,絕大多數不俱備這種能力,除了邏輯上練習的程度差異之外,面對新手會遇到的問題與狀況,不是老手無法體會,而能夠在關鍵時刻給予新手點破的實力,也只有老手有機會做得到,當然這當中也要老手人品上沒問題,要是藏東藏西的,那就很難架構好的團隊出來。

所以建立一個優質的軟、軔體的團隊,事實上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