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個小小的資深工程師,本來對股票實在是沒什麼概念,有感於在下、我技術高超卻賺錢效率不佳,違背一直以來效率為王的宗旨,所以多方涉獵,輾轉扯到了股票上,又剛好在下對Perl小有心得,便寫個一些小程式來替我去收集、分析這堆資料。
在我對股票當定存設定的概念裡面,對於股票把它當成「債」來看,以債的角度來看股票,就是你把錢「借」給那公司,那公司會回報「利息」來報答你適時的投資,所以人們要以正面的救世、救己的心態來經營這翻事業,試想當你在混亂、不景氣的時候支持這些公司,想想有多少勞工免於失業的危機?
所以這是一種拯救國內世人的投資,但,你的資本足夠拯救全部的公司嗎?
又或者全部的公司都應該享受這個優待嗎?
基本上,本人、在下、我很難有足夠的資本全救,也不代表所有的公司都有被拯救的價值,這就有了差別及取捨的必要,問題是,那取捨的標準是什麼?
我認為這應該是公司的成績單「財報」,所以我花了一段時間去研究怎麼看懂財報數據,而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後,我對投資股票的想法有了正面的轉變,投資這行為被我解釋成了「借」,當我們借錢給別人的時候,總是會評估這個人有沒有資產、收入,為什麼?
有資產才能保證萬一這個人無力償還時,好歹拍賣他的資產之後可以多少補償些,而評估收入則是平常有能力償還的時候,利息的收入可以穩定點,估量公司也是一樣,資產、收入是重要的關鍵,而一間公司平常要是經營的二二六六的,不如就讓市場淘汰算了,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而那些有能力經營但是只是遇到大環境暫時低落影響的公司,我們才要好好的救。投資一定有風險,但,風險卻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全面性的系統風險,另外一種則是局部性的個別風險,全面性的系統風險很難閃避,但是如果連局部性的個別風險都不預防,就太過白爛了,分散投資是種預防個別風險的好方法,全台灣上千家上市公司,難道要叫我挨家挨戶的查找資料嗎?
本人沒那種美國時間,對我來說可以叫電腦做的事情,人去做,我一定會笑他白痴,資訊越發達,人卻變成了電腦的奴才,這有病,所以我使用Perl+LWP(The World-Wide Web library for Perl)的組合代替我去網路上拿這些資料,也就是派出使用者代理(User Agent)去網路上撈我要的資料,撈到的資料往資料庫(Data Base)塞,要用時再拿(Query)出來解析,然後放入伺服器排程,定期的執行就好。
以定存股票系統來說,目標就是篩選出成績合格的公司來接受我的資助,目前系統是以年財報為依據做出名單,再追蹤目前的股價,算出估算的殖利率,我相信這些經濟活動不是單純灑錢救濟,還是需要一點回報的鼓勵,所以算出殖利率是很重要的事情,殖利率剛好與股價成反比,當殖利率高於20%以上,事實上應該出現了相對的風險才是,反之,當殖利率低於3%以下,代表股價高的離譜,持有也沒太大的價值,一般都會設定6%以上20%以下為投資的標地物合理範圍。影響公司收入最直接的參考數據是「EPS(Earning Per Share)」,而評斷公司殘餘價值的直接參數是「每股淨值」,除此之外,名單篩選,最重要的是要去看公司的財務結構、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及現金流量的數據,這些東西在政府的「公開資訊觀測站」都有,而大部分的網頁CGI還是使用GET的方式在存取,所以一般只要換掉網址上的股號(Stock Number)就可以拿到該公司的資料,利用對這些指標參數設定閥值(Threshold)來進行篩選,就像身體健康檢查一樣,醫生都會給一些參考數值當界線,評斷健康與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